祖宗
老人看不起年轻人
青屁股娃娃,生活都没过明白
就开始呻吟;年轻人
嘲笑老人,一把骨头了
还不进棺材里躺着
七十年代成为一个紧实的圈
九十年代的利箭从四面八方射来
八十年代说,遗世独立
最后的千禧一代
站起来:老祖宗们
现在是小祖宗的天下
说来说去
他们都没有发现
这是他们最像人话的话
祖宗
老人看不起年轻人
青屁股娃娃,生活都没过明白
就开始呻吟;年轻人
嘲笑老人,一把骨头了
还不进棺材里躺着
七十年代成为一个紧实的圈
九十年代的利箭从四面八方射来
八十年代说,遗世独立
最后的千禧一代
站起来:老祖宗们
现在是小祖宗的天下
说来说去
他们都没有发现
这是他们最像人话的话
想做任何事情,除了与文学有关的。
但是我的生活就是和文学打交道。
总会有很多时候想起死亡,包括现在,用文字表达的我也是如此得恶心。好想死,这样就不用被文学裹住了。
任何挫折都可以杀死我。
好恶心,到头来还是用文学包裹自己。
巴拉基列夫[3]的梦(1905)
他知道旅行持续了很久。他的表显示的不是钟点,而是年月
半完成的天空(1962)
黑暗。宁寂。城市在夜色中逼近。和熄灭的窗子。房屋走来。它们紧挨着站在受挤的期待中。一群面无表情的人。
树和天空
一棵树在雨中四处走动。在倾注的灰色中匆匆经过我们。它有事。它在雨中汲取生命就像果园里的一只黑鸟。
穿越森林
夏日时光的地窖是一片叫雅伯的沼泽那里,光酸成老年和贫民窟滋味的饮料。
在劳动的边缘
上班的时候我们疯狂渴望起狂野的绿荫,渴望只有电话线纤细的文明才能穿越的荒野
内陆暴......
看完影片奥本海默的夜晚,我难得睡了一个好觉。我是一个失眠者,睡眠很浅,时常半夜三更从梦里惊醒。前不久,再次做了三年前的一个梦。梦里,我是一个捕蛇人,正按着蛇的颈部,准备将其宰杀。但是当我挥刀的一刻,我发现自己成为了那条蛇。醒来之后,冷汗涟涟,在四下的黑暗里,似乎看见自己的身体也成为了两半。那一刻,我清晰地感知到,蝴蝶飞过了黑暗的那边,穿越了围墙。
“我写不出来这一部的影评,”看完之后我对友人说,“我难以向你描述我所受到的触动和震撼。但是在电影院里,我只有一个想法,我是多么得苍白。等走出了那个黑暗的、封闭的屋子时,我才发现,至始至终,我都在从奥本海默身上看见自己。”
[图片]
电影采用...
一个普通又微小的恶(组诗)
——献给《米格尔街》
柒尺
[图片]
没有名字的东西
一件没有名字的东西
听起来像是一首诗
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
于是每一个人都给他添加一个地点
人们谈起他,都说:我曾经在XX与他相遇
他请我喝了一杯上好的酒,站在马路边
向我挥手。后来,他再次回到这里
拴着皮带和链子。我问他
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
他却一样样贴上标签。他去世后
留下了一套有着无数名字的家具——我害怕
将他的故事一口气讲完,因为这样
明天我将变得无聊。用另一种颜色的标签
命名他的一生
[图片]
职业选择
一个漂亮的词汇
听上去像...
读这本书的时候,我刚好也离开了我的米格尔街。或许应该称之为半离开,因为时不时我还是会回到那里,拖着行李箱。车轱辘驶过地面的时候,我会觉得尴尬和羞愧。十八岁的时候,我就像最后一章的“我”般,想方设法想要离开这个地方,去哪里都可以;过了两个年头,才发现,或许哪里都一样。不知道奈保尔最后,会不会有同样的感触。
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籍。它轻巧、快活、神经质、使人发笑,但同时,它沉重、讽刺、带着挥之不去的黑色幽默。似乎所有人都在喝酒,都在为打翻的牛奶哭泣。生活如此绝望,又是如此自在。你可以活得很好,也可以活得像是在地狱。
米格尔街很斑斓。那么多人混杂在一起,有哲学家、艺术家、工程师、理......
鲁迅,一个时代的大师。
鲜少有作家能让我说出这样的话。我很挑剔,也很叛逆,对于众人热捧的作品,往往会搁置在一旁,然后解剖,去理顺它的纹路,最后打下刚好及格的印章。但是,迅哥的作品,每一次都让我心生敬畏。本想着读他的《坟》,但是没看两页,便被大量的引用、生涩的词汇与尖锐的评判冲昏了眼,只能自认为功力不足,下回再看。友人将这本书推荐给我,他不咸不淡地评价道,这一本更好读,像是散文诗。
但是,迅哥儿的笔触,不是如今的散文诗能相比的。
它很实,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,却又不是强说愁而刻意的重度,而是流转于世间,极为辛辣的一瞥。他看见了几角旮旯里的黑暗,看见了死活,看见了行乞者......
母亲,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。
它彰显着作品之间的关系——《快乐的死》是加缪的处女作,是《局外人》的前身;同时也是一位失败的作品——失败,是成功之母。不好意思,讲了一个很冷的笑话。这大概就是我阅读《快乐的死》时全部的心绪,感到好笑,又看到了自己的尴尬。
《快乐的死》的主人公梅尔索,不同于《局外人》的主角。他的杀人具有动机,渴望探寻命运的真谛,又寻求快乐。他埋怨着世界,因为他荒谬地认同了自己的贫穷。年轻的加缪显然没有驾驭这样一个形象的笔力——他想要的太多了,自己的经历,对于哲学的探讨,小说的完整性,让人读起来啼笑皆非,为他的说教感到难为情。
但是,从这本书里,也可以窥见......